江门拼团购房89群(171)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63人申请入群

高房价压力下的90后如何获取生存哲学

发布时间: 2018-09-08 19:52:37

来源: 江门楼盘网

分类: 行业动态


很多年青人哀叹:理想还来不及张扬,就已经坠入了物质糊口的艰难。读了十几二十年书,终极与最初的目标退化成在城市拥有一套屋子。

近几年,高房价正在引发文化层面的更深远的问题,中国社会及文化正在丢失一些重要的东西,整个民族的心灵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正在被撕裂为碎片而抛散在历史的阴霾里。

抛开高大上的数据,撂下晦涩诡异的数据图,仅以一介草民的视角,聊聊高房价对中国市井社会的冲击。

1.读书变得无用

当代社会,读书上学显然没有买房管用。10年来房产的疯狂上涨早超过了一般白领的收入增长。孩子自打懂事就开始惦记家里的房产了,有钱的还要催父母早给他再来一两套,这也不怪孩子,谁让房价涨这么快这么猛?

现在年轻一代买房子普遍需要家庭帮助,特别是老人们积攒了一辈子、打算用于养老的血汗钱不得不无偿地送给子女买房(“啃老族”就这样诞生了)。

2.工作变成副业

中国高房价存在着暴利,吸引了一大批炒房人。如果一个人手中有房子,特别是有几套房子,他就可以什么工作都不做,坐在家中收房租就足以维持乃至挥霍一辈子。

换句话说,有了2、3套房的,还工什么作呀?等着房产涨价就好了,反正只涨不跌。一线城市很多棚户改造和拆迁户早早就辞职或退休了,可以潇洒自由的环游世界,真是“祖上积德”,天上掉馅饼。没买房的,也没什么心思工作了,看着手头那点收入,与日益离经叛道的房价,混吧,反正就这么点,又看不到奔头,还拼什么命啊?

无论中国住房改革的初衷如何善良和美好,也无论中国房地产商对中国经济做出了多少贡献,但是一个不容驳斥的事实就是中国高房价正在培养一个不劳而获的新地主阶级,正在毁坏中华民族的勤劳务实的美德。

3.爱情变成鸡肋

在任何一个时代、在任何文化语境下,爱情都是一种美好的、甚至值得用生命去追求的超越性的生存方式。《诗经》描绘古时青年男女相爱互赠礼品传递美好爱情时说:“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估计这个方式在当下年轻人中已经不管用了。

再风华雪月、刻骨铭心的爱情也得经得住高房价的拷问。其实,也不难理解,谁也不爱让自家女儿过流浪生活! 那么问题又来了,女儿到底是嫁给人,还是嫁给房? 来个选择题:A.有房,但是矮胖丑。B.无房,但高大威猛。丈母娘怎么选?

所以,现在年轻人也不爱结婚了。结婚成本高,离婚成本更高;生孩子成本高,养孩子成本更高......80后狂离婚,90后干脆不结婚,这里面,作为商品的房产,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4.亲情爱情被毁坏殆尽

媒体对高房价下家庭成员之间为争夺一套房子反目为仇的事实报道屡见不鲜。

广州东山区一家人为争夺一套房子的继承权反目成仇。湖南一对黄昏恋、恩爱有加的老人为了一套房子闹翻了脸。四川81岁的邓德昌老人和78岁的老伴李淑君老人,把自己的房子送给子女后就被赶出家门。

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是一个特别重视家庭和睦的社会,孔子讲“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连自己养的**都有给养,何况是生养自己的父母呢?如果不是房价如此变态地高,又何至于此?!

房价这么高,为了物质层面的生存需要,一部分人为争夺房子完全抛弃了传统文化所一直重视的“孝悌”伦理思想,重利轻义,因为一套房子在当下中国社会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晓得。

如果这样的事实得不到现实的纠正,而是越来越频繁,社会对这类现象也越来越容忍,民众越来越见怪不怪,估计用不了多少时间,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就会在现实物质利益的冲击下变形,到时候培养出重利轻义的一代来。

爱情在反复拷问下,也往往选择现实。即便女孩义无反顾,女孩母亲怕也难答应,于是当代的爱情,多是一种最保险的经济选择,其实已不能称之为爱情,哪怕男方DNA多好,咱闺女不稀罕。歪瓜裂枣,有房就嫁。

5.毁掉几代人的青春

自打毕业那天,90%的毕业生,人生理想就已经定格了,就是买房。因为房不但保值还能升值,也是自己结婚生育后代的必须品。由于房价昂贵、,又代表一个人的身份,于是作为理想很合适!

如果中国房价不高到这样变态,高到足可以决定一个普通人一生的命运,那些年轻女孩不会向她的男朋友提出“不买房不嫁”的威胁。中国的房地产商不仅心狠,而且阴险。

美国年轻人谈情说爱,几乎从不考虑对方的家庭背景、对方的贫富状况、对方有没有房子等,不是说他们境界高,而是说那些东西只要他们肯奋斗都会赢得的。因此他们谈情说爱,只为心中的那份纯洁的感动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或者单纯为了性感(也比单纯为了房子更高尚)。中国年轻一代的美好心灵、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就这样被高房价毁坏了。

于是,自打毕业那天起,孩子们就进入了中年。哪有什么诗和远方?脑袋里只有赚钱和房。多么无趣且务实的人生啊? 记得上学那阵,女同学会为一首小诗兴奋呐喊、欢呼雀跃!可当代呢? 恐怕只有官、富二代才提得起她们的兴趣……

6.产生一大批闲人

如果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整体都始终生活在物质生存的巨大压力下,只为了更称职地做房奴而拼命忙碌,终其一生,这个民族和社会还会有什么出息,它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又如何可能?!

中国的高房价正在毁灭一切超越性的、美好的东西。中国普通百姓压在房子之下,终生不得解放,像苦役犯或者虫子那样爬行,沉重,简单,机械,这样过一辈子,而有的人却可以惬意轻松地过上一辈子,请问上帝赋予每一个人生命的公平性又体现在哪里?!

一线城市棚户区改建,分500万都是少的。一个白领,打拼多少年才能拿到这个钱?于是,很多祖上有了阴德的,真不必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了,因为得利太快太突然。

拆了老房,得了新房,还有回迁补偿款,真是白给的馅饼。说句不好听的,谁要拿着500万,去二、三线城市山清水秀花100万买一套,剩400万,干什么不好?于是,大批“拆二代”,可以提前一代人实现财务自由了。俩“拆二代”再结合,二三代人都可以衣食无忧体面生活了。

当前中国房价之高不仅危及到整个社会民生,威胁到普通民众的物质生存。试想如果连自己的窝都没有,流浪在茫茫都市之中,一个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都市人的幸福感在哪里?

大家看中国高房架现象不要仅仅限于经济角度,更需要从文化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大家能否看到中国高房价的真正根源所在,但是高房价确实在毁灭一个民族——一个还没有来得及崛起就要倒掉的民族。

现如今,年轻人身上的担子最重,为了房子没了理想,工资涨幅不大,可是房价却漫天飞涨,面对高房价,年轻人们该如何应对?

1. 根据自身需求,能买早买

人人都想着中国房市泡沫哪一天会崩塌,炒房团也不信房价会一直上涨,但是也别指望房价会跌到一个白菜价,打五折,买一送一出售。国内经济有一大部分是靠房市在拉动,房价涨太快政府会出台政策调控,但是也绝不会让房价跌,政府每年还指望着着地产商的一大笔税收,房价一跌,市场经济必然受损。

如今地价也是涨得飞快,今年8月26日的地皮拍卖,厦门岛外都已经进入三万的时代了,可想而知,明年的房市依旧是上涨的趋势。所以,有实力、有后台、有爹妈的年轻人,不要再等了,咬咬牙交一笔首付,然后开始你们的房奴生活吧!

但是有一点需要告知给广大欲买房的年轻人,尽管首付是付得起了,但是别忘了每个月要付给银行的贷款,月供最好不要超过总收入的一半,否则真的要被房贷压得翻不了身了。

2. 做好房产过渡的准备

当经济实力实在是跟不上房价飞涨的速度时,可以选择在城市周边购房作为过渡,一些地段相对较好,交通又比较方便的周边地盘,尽管这些地盘离市中心较远,但是它房价便宜啊,实在是渴望有自己一处小蜗居的不失为一个选择,就是把金钱成本转嫁为时间成本,等房子升值了或者自己升值了,再往城市中心靠拢。

或者一些低首付的商业SOHO也可以作为一个购房选择,SOHO商业房面积小、总价低、周边配套齐全,适合年轻人过渡购买或者投资客投资。但是想要买SOHO商品房的也应该清楚,SOHO属于50年商业产权,而且在物业管理、水电费等方面都是按照办公用房来算,后期居住费用较高。

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谁都希望有一处满意的小屋子,但是面对现如今的高价房市,残酷现实面前,也不得不屈就。

3. 往三四线城市靠

其实也不是非得在一、二线城市扎根,尽管大城市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可是领着三线工资,面对一线房价,半年不吃不喝可能都买不起一个两平米的厕所,高房价望尘莫及,只能唱着“你还要我怎样”。

不能拼爹,自己也拼不过的时候,不如在三四线城市安置一个小窝,还贷压力都会轻松许多。每天面对匆匆的车流人流,万家灯火,却没有一处是自己的,与其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还不如让自己活得更轻松,这时候,小城市就是一种选择。

4. 租房

这是最多人不想却是最多人的选择,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有多少资本,买得起房的要么家庭实力雄厚,要么正在水深火热地还贷中。买不起房的,要么已经回乡谋发展,剩下在大城市漂泊的就是这些租房党们了。

租来的房子,没有心力去布置,住得再好终究也不是自己的,就是这该死的安全感,让很多人无论如何都要去买房,一辈子租房难道不行吗?这应该是下下下策了。

地产商漫天要价,地少人多,人人都想往大城市挤,为了能早日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有斗志的人总会有办法的。年轻人,买房的路还很漫长,且行且珍惜。

责任编辑: Lcz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